2025年7月,美国国务院总部外聚集了一大批西装革履却神情落魄的人。这些人曾是美国政府内部对华政策的“操盘手”,如今却成了一夜间被扫地出门的“无业游民”。
就在他们收拾行李的前几天,他们还陪同国务卿鲁比奥在马来西亚出席第15届东亚峰会外长会,风光无限。返程的航班还没落地,裁员邮件已悄然抵达邮箱,这一刀来得猝不及防,却早有伏笔。
2025年2月,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令,要求联邦政府进行机构精简和预算压缩。当时外界并未察觉这纸命令的杀伤力。
但几个月后,这枚“定时炸弹”终于爆炸,国务院内部突然启动裁员程序,1300多人一夜之间被扫地出门,而这批人中,大多数正是过去几年在南海、湄公河、东盟等方向上负责对华强硬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核心人员。尤其是“多边事务办公室”被整建制裁撤,引发轩然大波。
这是美国国务院处理印太安全事务、监控南海局势、对接东盟合作的枢纽部门,曾一度被视为对抗中国的中枢神经。
如今这条神经被一刀斩断,许多曾被称为“中国问题专家”的人,从此失去了在美国政坛立足的资格。那些曾为特朗普政府“冲锋陷阵”的人,如今反过来怒斥他“过河拆桥”、“无情无义”。
一名刚从马来西亚返美的南海事务外交官愤怒地表示,自己“刚在现场为美国争取话语权,下一秒就被扫地出门”,甚至没有任何交接安排。多年积攒的专业知识和外交积累,竟然在一封解聘邮件中灰飞烟灭。
在这场“无声政变”中,国务院中层文职官员被“一锅端”,其中包括政策规划、情报分析、地区事务协调等关键岗位。他们并非临时任命,而是制度内的常任骨干,曾是美国对华战略的“稳定器”。如今这些人被整体剥离,相当于直接抽空了美国在印太方向的战略执行链条。
最讽刺的是,这些被裁人员在被解雇前的“绩效评价”仍是优异。他们寄望于自己的资历与表现,认为即便岗位被撤销,也能被调往其他部门。结果却是无任何过渡,无任何解释,连基本的安置都没有。一纸通知,切断了他们与国家的联系,也暴露出特朗普政府“用完即弃”的冷血作风。
特朗普此举并非一时兴起,而是早有谋划。在释放出“将访华”、“中美关系良好”等言论的同一周,大规模裁员行动同步推进。这是一场配合外交节奏进行的“人事清洗”,清除内部反华鹰派,为下一阶段的中美谈判铺平道路。
“如果还带着一帮天天炒作中国威胁的人,怎么营造访华氛围?”一位知情官员道出了背后的真实逻辑。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很精明。过去几年,他靠“中国威胁论”获得了不少政治红利,成功推动军费上涨、压制舆论、操控选情。
但如今这套剧本已难以为继,贸易战未见成效,印太战略推进受阻,反华政策反噬经济,特朗普不得不转向更灵活的策略。而这些曾立下“汗马功劳”的人,反倒成了他转身的第一批“牺牲品”。
在国内财政吃紧、外交受限的背景下,特朗普需要“轻装上阵”。尤其是在金砖国家推进本币结算、去美元化趋势加剧,中国对美稀土出口骤降的压力之下,美国的财政和高科技产业遭遇空前压力。
中国手握锗、锑等关键矿产的“咽喉”,而美方正焦头烂额地应对芯片、光刻机等领域的封锁失灵。特朗普必须清理内部噪音,为8月即将登场的贸易谈判争取空间。
这1300名被裁的反华政客、外交顾问和智库人员,如今成了这场外交转向的“沉没成本”。他们过去靠着炒作“中国扩张”、“南海威胁”、“东盟离心”等议题,为自己争取预算和地位,如今却因失去利用价值而被弃如敝履。
这些人一边在保守派集会上怒骂特朗普“背叛美国价值观”,一边又试图借“中国议题”重新刷存在感。有国会助理甚至曝光称,特朗普私下承诺芯片封锁“会松动”,以此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。
与此同时,美国国会却连续通过三项反华法案,州议会提出240余项反华提案,一边示好,一边施压,特朗普的两面策略昭然若揭。面对这场“内讧”,中国态度坚定而冷静。在稀土出口方面实施审批制度,对美出口量骤降近90%,直接击中美国军工高端制造命门。
与此同时,在金砖国家框架下,中国推动本币结算和黄金储备增持,人民币跨境支付创下历史新高。美元霸权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,而特朗普的“灵活转身”正是对这一现实的被动回应。
那些被裁的“南海问题专家”、“印太事务顾问”,如今还在试图制造舆论,声称“美国战略受挫”、“盟友将靠拢中国”。
但事实上,正是他们这些人,在过去几年里不断挑动地区紧张,煽动对华敌意,破坏了中美之间本可稳定发展的空间。他们从未真正关心地区安全,只关心自己的政治利益,如今被清除,亦是咎由自取。
特朗普的本质,仍是一个精于算计的商人。他并不在意什么价值观、政治立场,他只看投入与产出是否匹配。这批人过去能为他创造红利,他就供养他们;如今成了负担,他就毫不犹豫地裁撤他们。
国务院、白宫、国安会,乃至“美国之音”、“国际开发署”等机构,都曾是他“开刀”的目标。这一轮裁员,不仅撼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执行体系,更暴露出其政策背后的短视与功利。
所谓“中国威胁论”,不过是美国政客的提款机,一旦提款结束,制造恐慌的“专家”自然被踢出局。华盛顿的对华政策,从来不是为了什么正义或正当性,而是政治和经济利益的产物。
中国,面对这些动荡与变化,始终保持清醒与定力。无论是外交上的软硬兼施,还是经济上的卡脖反制,亦或是在多边机制中的主动作为,都在不断提升自身的话语权和战略空间。
美国若真想缓和局势,首先要清理的,正是那些靠反华吃饭的政治寄生虫。这场人事风暴,是特朗普政府的一次“战略清理”,也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次拐点。
那些昔日风光无限、今朝无处安身的“反华急先锋”,也终于尝到了自己亲手编织的“威胁叙事”反噬自身的滋味。他们忘了,狗粮不是永远都有的,主子也会变心。
短短几个月内,从马来西亚的外交宴会到华盛顿街头的失业抗议,这些反华政客的命运可谓冰火两重天。
他们曾自诩为美国印太战略的设计师,如今却沦为中美关系正常化路上的“代价支付者”。这不是时代的背叛,而是他们从一开始就站错了方向。
特朗普的这一刀,砍得果断而凶狠,也砍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虚伪与冷血。对中国而言,局势虽复杂,但主动权已悄然在握——风向,正在改变。
[1]特朗普政策拖后腿!美国6月失业率要创三年半新高? 金融界
[2]美发布“AI行动计划”应对中国竞争 环球时报
热丰网-热丰网官网-配资网络炒股配资-股票按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